当前位置: 首页>本地动态

县疾控中心首次运用双层叠帐法开展登革热监测工作

发布时间: 2025-07-01 信息来源: 浏览次数:0

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白纹伊蚊传播。这类蚊子喜好栖息于居民区积水容器、绿化带、下水道周边等环境,夏秋季繁殖尤为活跃。感染登革病毒后,患者常出现突发高热、头痛、眼眶痛、肌肉与关节酸痛等症状,严重时可导致出血、休克甚至死亡,防控形势不容小觑。

为进一步做好我县夏季登革热防控工作,精准监测蚊媒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,泗阳县疾控中心近期正式启动登革热媒介监测工作。传统蚊媒监测方法存在效率低、代表性不足等问题,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今年首次运用双层叠帐法开展登革热监测。

一、科学布点,覆盖重点区域

在宿迁市疾控中心专家指导下,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根据泗阳县实际情况科学规划,选取西康佳苑和福润嘉园两处居民区作为监测点。监测过程中,采用双层叠帐法针对成蚊展开全面监测。该方法通过在选定区域放置伞状双层叠帐,外层蚊帐下缘距离地面25 cm,方便蚊虫进入外层蚊帐;内层蚊帐下缘自然落地,与地面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。诱集者坐于内帐封闭区域之内,暴露两条小腿,收集者利用电动吸蚊器收集停落在蚊帐上的白纹伊蚊。每次监测30分钟,将捕获的蚊虫冰冻处死,鉴定种类、性别并计数。

二、规范监测,助力科学决策

监测现场,工作人员采用双叠帐法进行成蚊监测,使用双层叠帐、计数器、手电筒、电动吸蚊器等用具。据统计,此次共监测4帐次,在西康佳苑帐诱指数分别为2和0只/顶*小时,在福润嘉园帐诱指数分别为4和2只/顶*小时。通过此次监测,初步掌握了泗阳县内伊蚊密度情况。

县疾控中心将根据监测结果,针对性开展蚊媒消杀和健康宣教工作,切实降低疾病传播风险,同时以此次监测工作为契机,持续优化蚊媒传染病防治技术,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,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贡献专业力量。(毕岳)